【集萃網觀察】紡織物在服用過程中,由于人體分泌的汗液等物質會滋各種微生物或產生一些難聞的氣味,另外,也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中各種細菌的侵襲。為了抑制和殺滅紡織品在使用過程中所遇到的有害細菌,達到防霉、防臭、防病的衛(wèi)生保潔作用,季銨鹽抗菌整理劑廣泛用于紡織物的抗菌整理.主要用于寢具、襪子、防護服和嬰兒服裝等。 本實驗用的季銨鹽類抗菌整理劑DC一5700是含有高活性反應基團的3一(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季銨氯化物,它易溶于水和醇,最早是由美國Dow—Coring公司開發(fā)研制的,國內也有同類產品如:SAQ一1,STU—AM。 這類整理劑的反應原理是:整理劑結構中的三甲氧基硅烷基具有硅烷偶合性,遇水發(fā)生水解反應,并生成硅醇基,硅醇與纖維中的一些官能團發(fā)生共價結合,如:它同纖維素纖維中的羥基發(fā)生脫水縮合反應,并有共價鍵生成,使它與纖維牢固地結合在一起,產生了長效的抗菌效果?咕Ч漠a生是由于整理劑中的季銨鹽陽離子是有效的殺菌基團.它容易被帶負電的細菌所吸引,并破壞細胞壁和細胞膜,使內溶物滲出,從而殺死細菌[1]。 1 實驗 1.1 實驗設備、材料 設備:ZBD白度儀(溫州儀器廠)、YG 206織物強力測試儀(常州紡織機械廠) 材料:DC-5700抗菌劑、滲透劑JFC、細菌培養(yǎng)液、純棉漂白針織汗布。 1.2 實驗工藝流程及條件織物準備一浸漬(浴比1:20)一烘干(70—120℃ )。 1.3 實驗方法 取不同用量的DC一5700,分別與滲透劑JFC和適量的蒸餾水配成工作液。將同一種織物放入不同的工作液中浸漬一定時間后,使抗菌整理液均勻滲入纖維內部,然后進行烘干。對抗菌整理織物進行抗菌效果、白度、強力的測定。 1.4 測試方法 1.4.1 暈圈寬度的測定 吸取1 mL菌苗,置于滅菌后的平皿內,加入20 mL已滅菌的培養(yǎng)基(37 cc左右),凝固后在上面放置已剪好的“O”型布樣,在(37+1)℃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 h,然后取出測量暈圈寬度,暈圈越寬,織物抗菌性越好[2]。 1.4.2 強力、白度的測定 織物斷裂強力按GB 3923—83標準測定。白度按GB 8425—87測定。 2 實驗結果與討論 2.1 抗菌劑濃度與抗菌性能的關系 不同濃度下的織物暈圈寬度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DC一5700濃度的增加,抑菌圈從1 mm增到3 mm,抑菌效果隨著變強,但DC一5700的濃度超過20 L后,抑菌效果并沒有明顯變化。其原因可能是隨著DC一5700的濃度增高,抗菌整理劑與纖維形成的共價鍵增多,纖維表面的有機硅季胺鹽(帶有N+)增多,但當濃度超過20時.與纖維交聯的分子不再增加。 2.2 烘干溫度與抗菌性能的關系 不同烘干溫度下的織物暈圈寬度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烘干溫度的增加,抑菌圈在增大。這可能是隨著溫度的增高,抗菌劑與纖維的交聯也增加的緣故。在110~120 oC時抑菌圈最大,而在此溫度下烘干.布面的干燥效果也較好 2.3 抗菌劑濃度對斷裂強力和白度的影響 不同濃度下的織物斷裂強力保持率和白度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整理后的強力略有下降,但強力保持率都在99%以上,強力的微小變化可能是由于纖維分子中的羥基與整理劑中的硅醇基形成共價鍵【3],使纖維分子間的作用力減弱造成的。從整理前后白度的對比來看,整理后白度略有下降。當抗菌劑的濃度是20 g/L時,白度、強力保持率都較理想。 2.4 烘干溫度對斷裂強力和白度的影響 不同烘干溫度下的織物斷裂強力保持率和白度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隨著烘干溫度的增加,斷裂強力略有下降,白度也有一些下降,但對織物的性能影響不大。 3 結論 抗菌整理屬于紡織品整理中的特種整理,季銨鹽類整理劑是一種重要的抗菌整理劑,它的特點是具有較高的抑菌效果,并且使用方便。 有機硅季銨鹽類整理劑DC一5700對純棉針織物進行抗菌整理有較好的抗菌效果,最佳工藝為濃度20 g/L,烘干溫度l10~120℃。此類抗菌劑也可以嘗試用浸漬法對純棉襪子進行抗菌整理。 參考資料 1 范雪榮.紡織品染整1二藝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9.202 2 李鳳艷.滌棉針織襪抗菌防臭整理【JJ.印染.2004(5):27 3 董永春.紡織品整理劑的性能與應用【M】.北京:中國紡織LfJ版社.1999.69 來源: 印染在線 作者:高冬梅,任清,唐淑娟,韓連順(長春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紡織系,吉林長春130012)
該文章暫時沒有評論!
最新技術文章
點擊排行